以種子論學生 陳守仁小學校長:收生不看家庭背景

親子

發布時間: 2016/07/25 19:08

最後更新: 2020/05/18 13:05

分享:

分享:

本地的食農教育不像日本、台灣般成熟,尚在起步階段。保良局陳守仁小學於兩年前在校舍天台建立有機園圃,亦是全華南區首間獲得「香港有機資源中心」認證的校園有機耕作單位;一眾師生、家長,以及校長楊永明也是園丁,齊心協力、全年無休努力經營這園圃。由耕種經驗,實踐永續生活教育,重建兒童與大自然的關係。

學校每年逾六千人報名,只取錄 150名學生,從其耕作經驗,可否讓有心栽花的家長,更了解學校的辦學理念?

耕作  沒有贏在起跑綫

學校於2011年,連續3年的教學主題是「A Better World」,校長楊永明期望學生有從體驗中學習的機會,偶爾察覺校舍天台座向有足夠日照,加上本身對有機蔬菜感興趣,遂興起建立天台園圃。

約400個培植箱,種出逾50種四季當造的蔬果;並由約30位家長義工跟學校合作,就算公眾假期、打風也有義工管理。學校特別為是次師生、家長的種植經驗,剛剛出版《園來自有機》一書,既是記錄種植心得,同時亦道出箇中如何領悟育兒的道理。

耕種,自是錯誤中學習,現時主要由三至六年級的同學參與種植,從過程中了解食物來源,有感恩態度。「真的不是放粒種子便可以!」其實,育兒何嘗不是?

校長楊永明不認同贏在起跑綫,不過,說要贏在終點?他覺得就算公開試取滿分,也只是開始。他覺得家長與學生最重要同在栽種過程,明白萬物自有定理,不要刻意強求的道理。(黃建輝攝)

收生不單一

書中將16種農作物聯想為兒童的個性,像紫甜椒如驕矜的「公主」,怕熱怕冷,需勤施薄水,照料需殷勤。

不過,她也有自己的生存方式!曾有一段日子,我們已盡力做完所有事,仍未能生長得好……直至春天時,天氣開始暖,才開始長大!就算你畀所有最好的給小朋友,如果他仍然未得,惟有等,一定要堅持。

那麼,揀易種、易有收成的農作物便行,恰如普遍人覺得,直資學校正是取錄精英的道理一樣。他笑道,農作物如人,都會想自己好,就算受環境、個性、能力上的限制亦然。

一直只有一個要求,我們是英文小學,學生要聽、講英文,其他一視同仁。就算同是粟米,每株也不同,小朋友亦然,家庭背景、性格都可以不同。

為甚麼要有Better World?人與植物一樣想要Better Self,想有進步……好像莧菜很易有收成,不過,你要疏苗,否則會變弱,其實有方法令一棵植物變得更好,就是要給予空間。教育,也正是如此。

楊永明強調,收生從不看家庭背景,只在面試中挑選合適學生。

直資學校不是商業,那是一種誤解,若果如此(收生),只收單一種類的人,其他便放棄?所有人都有入學機會,只是我們學位有限……我們不是農夫,不用將菜攞去賣,因此,是不用想收成。

經營農場會想這點,大量種粟米,因為多人要,或者用不知甚麼方法去種很靚的粟米。我們是辦教育,重視過程多於收成,只是要盡量令學生有所發展,這是我們的初衷。

種子,從無到有的過程,正是他眼中的生命教育,每一個部分也重要:

若真的要揀最重要的部分,便是開始,並不是揀苗、揀泥土,而是將手上的條件調整至合適的狀態,是為好的開始。既然我也不知那種子是好是壞,要種過才知。 

紫甜椒如性格驕矜的「公主」。(照片由受訪學校提供) 

 

兩次種植粟米的經驗,更因為得到全港首次發現的莖腐病,叫所有大小義工失望不已,同時又悟出凡事不能強求的道理。(受訪學校提供)

 

家長義工與子女、校長一起做農夫,同樣學「教仔」:凡事有定期,天下萬物都有定時。生有時、死有時、栽種有時,拔出所栽種的也有時……「凡事怎盡如人意,你做完所有,都可以種不出甚麼,花了心機,依足農夫心得也一樣,惟有等。」楊校長說。

由媽媽親自烹調自己有份種的菜,就算偏食的孩子也甘之如飴。(照片由受訪學校提供)

學做農夫學教仔

種植過程幫助學生認識蔬菜來源殊不簡單,家長亦然。家長Vivian說,學做農夫的過程叫她覺得只要盡力便足夠:

你只想收成,最後可以很失望。不過,如果你盡了力,結局又往往不是太差。就算你那次無收成,不過,你會知失敗原因。有時候,真的有平常心便可。

另一學生家長Nyx說種了兩年粟米,更覺得不要看重那起跑綫:

由種子開始,很久也沒有苗,最後成功有很多粟米。以為第二年好?誰知3個月後,苗長得不錯,卻得了莖腐病,令我們很失望!其實,很多事,人都不可以控制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【延伸閱讀】

聰明媽媽陳美齡:我把三個兒子送入了史丹福

天虹小學暑期作業自由發揮 新學年每日只上6堂課

父母催谷子女習泳入名校 前港隊代表:忽視興趣很可惜

撰文 : 羅惠儀 TOPick記者